当前页面 : 首页 > 快讯 > 正文 >

台江县:“民族团结食堂”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-全球新消息

来源:台江融媒体 时间: 2023-02-16 18:03:07

乡村振兴,乡风文明是保障。文明乡风,移风易俗是关键。近年来,台江县以民族团结食堂为载体,拓展民族团结食堂建设内涵和外延。按照一食堂一套制度的原则,因地制宜,出台民族团结食堂公约、办理酒席村民公约、民族团结食堂卫生管理制度、酒席申报流程等30余个制度,对办理酒席的申报、规模、标准、礼金及操作流程等进行规定。


(资料图)

方黎湾社区民族团结食堂

一阵阵文明新风劲吹在台江大地广袤的田野间。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余事不办。移风易俗,不仅挂在嘴上,写在纸上,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上。

一餐一味,温暖留在“舌尖”

青椒土豆丝、豆腐烧肉、西红柿鸡蛋汤……中午11时,方黎湾社区居民熊明云踩着点来到民族团结食堂,与熟悉的邻居一起共享午餐。

“我父母亲都在外务工,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台江,一个人煮饭成本太高,而且还要上班,没时间,现在有了民族团结食堂,味道不错,价格还很实惠,才10元,比外面的便宜多了”。熊明云说道。

方黎湾社区民族团结食堂承办酒席

前来就餐的集散中心负责人王总表示“以前总是为员工就餐问题头疼,吃饭还要跑到很远的地方,现在有了民族团结食堂,而且就在车间楼下,菜品丰富味道也不错,性价比很高,总算是解决心头一大问题”。

方黎湾民族团结食堂举办“喜迎2023年元旦民族团结大联欢”主题活动

据了解,去年9月方黎湾社区民族团结食堂开始试运营,本着“服务群众、推动就业,带动产业,微利经营”的宗旨,结合方黎湾社区搬迁群众以及产业车间员工就餐需求实际,推出5元早餐和10元便餐经济优惠餐,为搬迁群众和产业车间员工提供就餐服务,不仅解决了社区部分留守人员以及产业员工吃饭问题,而且有效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,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,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。

四减两增,新风融入“习惯”

“现在全村的婚丧嫁娶都喜欢在这里办,既简单又热闹,既节省又方便。”在台盘乡红光村,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勇边说边指着不远处一所院落。

顺着杨勇手指的方向望去,一栋三层楼的建筑楼浮现眼前,“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”几个大字在初春暖阳照耀下赫然醒目。走进食堂,锅、碗、瓢、盆、桌子、板凳应有尽有。

台盘乡红光村民族团结食堂

“原来村民操办红事白事,红事彩礼贵花钱,白事规矩多烧钱。自从有了民族团结食堂,规矩少了,一场酒席办下来,减轻了不少负担。”杨勇介绍说,自去年9月食堂建成投用以来,食堂就承办过新婚宴、丧事宴席等活动6次,村民都很喜欢。我记得上次办婚宴的小伙子还说,“他媳妇娘家是县城的,当时来的娘家亲戚都说,没想到这么偏的村子,办婚宴条件这么好”。

钱都是从哪儿节约出来的?杨勇扳起手指算起账来:去年以来,我们村在三级组织部门的帮扶下,积极探索和加强乡村治理,推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、建设积分超市等一系列工作。村民们在这一过程中受到鼓舞,自筹资金、自投劳力修建食堂,这是非常难得的,村民在宴席场地搭建、设备租赁等方面成本降低80%,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
台盘乡红光村民族团结食堂暖场活动聚餐

另一项缘于村里制定的红白事标准:红白理事会按照“村民爱吃、经济实惠、质优味美”的标准,推出了数十款酒席菜品,村民可自选定制,每桌不超过12道,价格不超过300元。同时,规定桌数(红事、白事不超30桌),礼金(红事不超200元,白事不超5斤米)和办酒时间(婚嫁酒、丧事酒的时间均不超过1天)。大家约定酒席必须在食堂办、按标准办,达到了“减少办酒成本、减少食品安全隐患、减少疾病传播路径、减少环境污染”以及“增强村‘两委’号召力、增强村民凝聚力”的“四减两增”效果。

“我们提倡的是红白喜事等大事小办,其余的生日、乔迁等小事不办。这其实也是一个移风易俗的过程。”杨勇说,我们开办民族团结食堂,制定食堂管理使用制度,交由村红白理事会进行统一管理。在厉行节约的同时也为村民减轻经济压力,避免了村民因为面子问题的尴尬,有效改善村中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,潜移默化地推进文明乡风的形成。

两全其美,乡村扮靓“颜值”

变化不只出现在红光村。去年6月,施洞镇偏寨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带动了民族团结食堂的建设,偏寨村把民族团结食堂作为探索农村基层治理、化解基层矛盾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阵地,探索构建“民族团结食堂+积分超市+社会治理网格+志愿服务”新模式,把民族团结食堂办理酒席与积分超市建设结合起来,凡是在民族团结食堂办酒席的均享受20-100不等的积分奖励,可兑换日常生活用品,普惠于民。同时,将文明新风纳入村规民约,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、寨管委作用,建立“党支部+小组长+党员+志愿者”的多方联动体系,联合整治滥办酒席,从源头治理农村陈规陋习,减少农村办酒成本、减轻群众生活负担、减弱互相攀比风气。

施洞镇偏寨村村民到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物品

“我们是以在民族团结食堂办理酒席,给予村民积分,以积分去兑换相应的生活物品,依托积分超市我们又推出红黑榜评比,评选年度最美家庭、最美热心人、致富能手、优秀学生等典型模范的这样一个思路,来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,这样一来食堂建设好了,积分兑换活动活跃了,典型选树了,乡风文明气息也更加浓厚了,一举多得啊,整个工作的开展就连贯和流畅起来了,可以说,民族团结食堂建设和积分超市建设相辅相成,撬动了整个乡风文明的新风尚。”施洞镇党委副书记邰通佩说到。

通性情、明道理、守法理、求真理,一场移风易俗的改革实践在台江这片土地上逐步展开,一种日渐深刻的文明气息在农村大地蔓延。群众深有感触地说,“充分感受到了我们县推进移风易俗、树立文明乡风的坚定决心,切实增强了我们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信心。”

通讯员 文黎红

关键词:

为您推荐

-